你的位置:

中欧体育客服 > 新闻动态 >

  • 为什么高考时间是6月7日、6月8日,今天才知道,原来大有来头!_人数_教育部_考生

    发布日期:2025-06-25 19:32    点击次数:112

    六月七号、八号。对中国有孩子的家庭来说,是孩子这辈子第一个大日子。

    6月份对很多省市来说气温已经相当炎热,韩国的高考在11月,日本的大学入学考试在每年一月,中国为什么把高考定在夏天?

    其实2003年以前,高考是在七月考的。七月的桑拿天,热得人直冒汗不说,贫困地区也没有空调。

    南方地区容易遇上台风、下暴雨,甭提考生发挥了,光是把考场组织好就让人头大。所以2001年教育部宣布把考试挪到六月初,多数地方天气相对好点,没那么热得发昏。

    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,夏天的气温也越来越高,从下面这张图片可以看出,2017年以前的6月份十分凉爽,还经常下雨,那个时候人们常说,每逢高考必下雨。

    展开剩余89%

    但是现在6月已经没有雨水了。这几年六月天气也越来越炎热。随着这20年国家经济条件的变好,大多数教室都安装了空调,我们不用再担心炎热的问题。

    除了天气,把高考放在六月初,可是为了能避开中小学的招生和毕业高峰,这样教育部门就能更好的抽调人力组织高考。

    这时候呢,社会活动也相对少,交通压力没那么大,其他年级也方便为高考腾出考场,协调时间。

    所以每年到了这时候,整个社会都得给高考让路。家长更是忙前忙后,从给孩子做什么好吃的,到考场附近订“高考房”,恨不得替孩子去考。

    说完日子,我们看看另一个数字:高考报名人数。你是不是觉得,高考人一年比一年多,这太正常了?这数字确实涨了好多年。

    从2017年的940万,一路爬到2019年破千万,再飙到2023年的1291万,到2024年更是创下1342万的历史新高。

    教育部公布今年高考报名人数为1335万人,比去年的1342万略微下降7万人,系2018年以来首次下降。

    前几年人数猛涨,其实搭了点“短期红利”的顺风车。比如,高考报名政策松了松,复读生、通过职校升学的人都算进去了。

    疫情那几年,不少本来想出国的孩子回流了,也暂时把国内考生的基数抬高了一截。这些因素一叠加,让应届高中生之外的考生越来越多。

    这突然的数字“刹车”,最根本的还是人口结构变了。2025年的考生主体,基本是2007年出生的。当年全国新生儿差不多1590万,比2006年稍微多一点点。

    但从更长的时间跨度看,中国的出生人口规模已经告别了快速增长期,甚至是进入了下降通道。考生人数没有了持续增长的人口基础,自然也就撑不住一直往上冲了。

    教育的分流也在悄悄起变化。高考不再是唯一的出路,高职、技校、应用型本科这些“技能+就业”的路子,对一部分学生和家庭来说,越来越有吸引力。

    单说江西一个省,2024年通过高职单招录取的人数就快赶上9万了,占了他们省总报名人数的近14%。

    新高考改革在更多省份推开后,那“3+1+2”的选科和复杂的算分方法,也让一些孩子和家长觉得挺头疼、压力大,干脆转投其他升学方式。

    不过,总人数是掉了点,但高考队伍里有个群体,人一点没少,甚至还更壮观了——那就是复读生。

    有数据显示,这几年复读生规模大得惊人,估摸着能占到考生总数的三分之一,甚至更高,动辄几百万。

    像毛坦厂这样的地方,据说2025届复读生有一百多个班,人数可能超过两万,这一个学校的复读生,可能比国内一些地级市一年考生都多。

    单个班级的人数也挤得满满当当,从一百三四十人飙到近两百人。这数字,听着就让人倒吸一口凉气,也勾勒出复读现象的产业化和规模化。

    这些考过一次甚至几次的,经验肯定比应届生足。他们就像参加过实战的老兵,知道考场是怎么回事,知道自己的弱点在哪,目标也更明确。

    知识掌握和应试技巧上,他们也往往更有优势。面对这些“二进宫”“三进宫”甚至更多的对手,应届生确实天然就处于一个不利的位置。

    复读潮背后,是藏不住的现实焦虑。现在找工作,学历这道坎越来越高,许多岗位不仅设了本科门槛,对你“第一学历”——也就是头回考上的是哪个学校——也有个看不见的标准。

    所以很多人咬牙跺脚,“宁可多读一年,也得考个好学校”,把复读看作是改变命运轨迹的再次博弈。

    这种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极致追求,加上对“普职分流”的潜在担忧,共同催生了庞大的复读生群体。

    高考人数有增有减,复读潮起潮落,这些都像一面镜子,映照出社会对教育的认知和选择正在发生深刻变化。

    以前,“一考定终身”的观念深入人心,高考就是那根独木桥,是绝大多数人改变命运的唯一通道。现在很多人都明白了,他们走过这座桥,对面也是一座座大山。

    虽然高考依然是中国社会相对最公平、最公开的人才选拔机制之一,承载着无数家庭的希望,但其“唯一性”正在被打破。

    2024年,广东某民办高校1477名本科生未报到。2025年,全国研究生报考人数在前一年下降36万人的基础上再次下降50万。

    国内大量高职院校报到率长期低于85%。经济环境的变化,也让家庭在教育投入上更理性地计算投入产出比。

    这不代表教育不重要,而是它的形态在时代发展中变得更多元、更现实了。高考制度本身,或许也需要在效率与公平、选拔与育人之间,不断调整,寻找更微妙的平衡。

    202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335万

    新华社

    2025-05-28

    202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335万

    新华社

    2025-05-28

    高考报名人 数8年来首降背后

    齐鲁壹点

    2025-06-01

    高考报名人 数8年来首降背后

    齐鲁壹点

    2025-06-01

    高考为啥在6月,不是7月8月或9月?与天气有关!

    光明网

    2024-06-05

    高考为啥在6月,不是7月8月或9月?与天气有关!

    光明网

    2024-06-05

    发布于:河南省


Powered by 中欧体育客服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